“我们这种刚起步的公司,传统贷款比较难。眼看生意有起色,却卡在资金上……”在龙华街道重点园区青创园,一位初创企业负责人道出众多小微企业主共同的心声。融资难、融资贵,一直是横亘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鸿沟。
面对这一现实痛点,青创园与深圳福田银座村镇银行携手推出了“青创园租金贷”——一款以企业在园区的稳定经营表现为授信依据的纯信用贷款产品。它不依赖抵押物,不增加企业额外负担,真正让“信用”变为“活钱”,为小微企业及初创企业注入亟需的金融活水。
用“企业信用”换“可用资金”
三大利器为企解忧
三招破题:低门槛、快审批、高补贴
“资金一紧张,扩产和研发计划就得搁置。”这是龙华街道在走访小微企业时,听到最多的无奈。而金融机构则因信息不对称,常陷入“不敢贷、不愿贷”的纠结。
如何打破这堵无形的墙?青创园“租金贷”给出了一个巧妙的答案:
低门槛:企业凭借在园区的租赁时长、经营稳定性等日常行为,直接转化为银行认可的“信用数据”。也就是说企业只需在青创园连续租赁满一年、经营稳定,就有资格申请6万至300万元不等的纯信用贷款;
快审批:审批流程极简,银行与园区联合上门尽调,企业“一次不用跑”,资料齐全最快3个工作日款项到账;
高补贴:园区提供“贴息”支持,即企业若将贷款用于预付租金,园区还将予以优惠补贴,补贴金额超过贷款利息总额,真正实现“借钱生钱”。
举个例子:一家月租金1万元的企业,通过“租金贷”可获得12万元授信。全年利息约5745.6元,而园区直接补贴1万元,这样一来,企业不仅没出利息,还“多出”4254.4元的可自由支配资金,真正实现了“零成本融资”,缓解现金流压力。
一套机制:园区推荐+银行秒批+街道护航“租金贷”的顺畅运作,依托于园区、银行与街道三方的高效协作。流程上,由最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青创园筛选推荐客户,并立即联合银行启动“上门联合尽调”,现场收集核心资料,让企业足不出户完成申请。审批通过后,贷款资金可定向支付至园区账户抵扣租金,也可根据企业需求留作自用。
作为属地街道,龙华街道则扮演了关键的“引导者”和“护航者”角色。
今年以来,街道正式启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,通过构建“街道专班-企服专员-社区-园区”四级联动的走访体系,深入一线摸排辖区企业需求,累计走访超27000家,其中约两成企业有相关融资需求。有了街道的深度介入和平台搭建,进一步推动了园区运营方的“信用数据”和银行的“金融活水”得以精准对接,为这一创新模式的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从“园区贷”到“租金贷”
信用赋能,持续创新
目前,青创园“租金贷”模式
已在龙华街道成功试点
赢得企业和银行双方高度认可
“我们原本要为旺季备货、付租金,压力很大,‘租金贷’一来,租金问题缓解了,我们能更专注投入新菜品和店面升级。”青创园·龙华汇某知名餐饮品牌通过该产品获得55万元资金支持。
同样受益的还有一家专注LED照明进出口的企业。此前,因缺乏抵押物,融资受阻,该企业新产品线计划一度搁置。“租金贷”迅速提供74万元资金,不仅覆盖租金,更支持其拓展新品、优化供应链,助力企业突破瓶颈。
“租金贷”的成功并非偶然,而是建立在园区成熟的信用合作基础之上。 早在2024年3月,青创智园就携手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全国首笔“园区云贷”。
在该模式下,园区积极引入更多金融机构,以2000万元自有资金作为保证金,撬动了1亿元的信用贷额度,并为“白名单”企业提供代偿承诺,银行“见推即贷”,已累计发放贷款11笔,授信约1200万元。
而此次的“租金贷”可以看作是“园区贷”的深化与拓展——融资门槛更低、信用转化更直接,尤其照顾初创和小微企业现实困境,成为龙华街道优化营商环境、强化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举措。
政府靠前服务、园区信用赋能、银行主动输血——多方协力的创新金融模式,正让更多小微企业和初创团队轻装上阵,跑出龙华发展加速度。
龙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系统总结“青创园租金贷”试点经验,通过银企对接会、政策推广等方式,推动更多园区与金融机构参与进来,持续打造小微企业“贷得到、贷得起、贷得快”的金融服务“龙华样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