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来深圳那会儿,我满脑子都是“搞钱”“暴富”的热血口号,结果第一个跟头就栽在了租房上。中介小哥带我看房时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“精装单间”“采光无敌”,推开门却是一间连窗户都没有的隔断房,墙面斑驳得像被泼了硫酸。最惨的是有一次交了定金才发现,所谓的“独立卫浴”其实是和隔壁合租户共用,每天早上排队刷牙的场面,比地铁早高峰还窒息。
直到去年暴雨夜,我蹲在便利店门口刷租房群,突然被一条“深圳租赁公寓招租”的广告击中。广告里说的“拎包入住”“社群空间”让我半信半疑——深圳还有这种好事?但实地考察后,我当场就签了合同。
这家深圳租赁公寓最绝的是,它把“家”的概念玩出了花。智能门禁系统刷脸就能进,再也不用担心快递被偷;共享厨房里烤箱、微波炉一应俱全,我烤个蛋挞都能交到隔壁做程序员的朋友;最惊喜的是顶楼露台,有次加班回来赶上露天电影夜,居然和做自媒体的小姐姐聊出了合作机会。
住进来才发现,选深圳租赁公寓真得看门道。有些公寓宣传的“健身房”就两台生锈的跑步机,我这家光瑜伽室就有三个时段课程,连保洁阿姨都会跳尊巴。水电费按民用算、免费维修响应不过夜,这些细节比租金数字更重要。
现在朋友让我推荐深圳租赁公寓,我都会先问三个问题:你介意上下铺吗?能接受公共卫浴吗?愿意为“诗和远方”多付500块溢价吗?如果答案都是“NO”,那就别犹豫,直接冲那些把“家”的概念做到极致的公寓。毕竟在深圳这座造梦工厂,住得舒心比什么都强。